【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卫生检验教研室】 【儿少卫生学教研室】 【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
流行病学教研室始建于1960年,1999年与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新的流行病学教研室,2005年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合并,组成现在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本学科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参与吉林大学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组建及研究工作,2003年获学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医学基因组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为重点学科。
教研室主要承担预防医学(含卫生检验专业方向和食品卫生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MPH及成人教育多个专业多个层次的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与卫生微生物学教学任务。主要从事分子遗传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及医学现场研究中统计学应用等研究,近 5年来承担国家及省市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及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培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87名,博士研究生10名,公共卫生硕士98名,硕士留学生1名。 同时,承担吉林大学卫生检测中心部分检测工作,包括:食品微生物检测,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水质微生物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此外,教研室对外开展医学科研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等医学统计问题的咨询与服务。 现任主任: 李 波 历任主任: 原流病教研室:房希哲、苏晴、郭士平、王丽、于雅琴、刘雅文 原统计教研室:邢德刚、王广义、肇恒玺、刘钢、李忠民 原微生物教研室:王志忠、黎明兰
|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1163 号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邮政编码:130021 办公电话:0431-85619451
|
现有在职人员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实验员4人。 |
![]()
研究方向:
(1)分子遗传流行病学
从筛查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精神分裂症病例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分析精神分裂症发病与病人的出生季节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检测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中磷脂酶代谢活性和含量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三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探讨磷脂代谢通路上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以及与病人出生季节和有关环境因素相关性,揭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关系,证实环境因素可能决定精神分裂症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假说,为在基因水平上探讨病因、建立诊断方法,研究新型药物,预测个体罹患风险和制订该病的预防措施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收集重大疾病遗传资源血液样品,并开展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如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人类第13号染色体长臂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定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吉林省科技厅资助“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研究”等,在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本学科参与研究的项目“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慢性病流行病学
慢性病流行病学主要进行危害严重的常见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支气管哮喘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危险因素和发展趋势研究,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探讨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措施。在研究吉林西部生态环境评价基础上,研究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根据目前疾病负担预测,精神疾病负担将成为21世纪疾病负担的第1位,在吉林大学及长春市等地开展了精神疾病的筛检及干预效果的研究。2007年本学科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过碳酸钠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调查”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医学现场研究中统计学应用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市县的农民的参合率、服务公平性、医疗服务质量和农民受益情况进行评价。探讨费用控制策略,特别是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费用控制,筹资方法和补偿方案设计,来增加农民受益的水平和公平性,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重点是研究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标准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全科医生、护士使其达到“守门人”标准,然后探讨如何建立合理和科学的“双向转珍”制度,降低医保费用支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4)环境流行病学
研究环境污染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疑难病症)及各种慢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量描述环境污染所致健康效应及人群易感基因分布规律,探明环境污染引起或者加重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作用机理,为减轻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最终降低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十一五”期间着重筛选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评价指标,建立微观评价体系,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评价中人群易感基因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环境污染微观评价健康效应模型。本研究方向已建立稳固的国际合作关系,先后与韩国科技部合作开展了“核辐射堆核电站工人及其周围人群健康影响研究”、“ICDC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传染病流行病学
依靠吉林大学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拟开展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血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针对目前性传播疾病、结核及乙型肝炎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开展上述疾病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及疫苗效果评价。本研究方向先后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大学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等项目资助。
(6)临床流行病学
本研究方向在开展两期吉林省循证医学培训班的基础上,依靠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特点,在吉林省开展临床诊断试验评价、临床疗效评价及疾病预后研究,探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筹建吉林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奠定了基础。
【科研成果】
2003年-2009发表SCI论文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页码 作者姓名 所在名次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interleukin-1βgene(IL-1β) and schizophrenia. Life Sciences 2003, 72(26): 3017-321 于雅琴 合作第1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TGS2/PLA2G4A locus and schizophreni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Prostaglandins,Leukotrienes and Essential Fatty Acids 2004, 71(6):405-408 于雅琴 1 Association study of an SNP combination pattern in the dopaminergic pathway in paranoid schizophreniz: a novel strategy for complex disorder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04, 9(5): 510-521 于雅琴 合作第1 A family based study of the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LA2G4D gene and schizophrenia.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2005, 73(6): 419-422. 于雅琴 1 A genetic study of two calcium-independent cytosolic PLA2 genes in schizophrenia.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2005, 73(5): 351-354. 于雅琴 1 Cytosolic PLA2 genes possibly contribute to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y Genet 2005, 137(1): 56-58. 于雅琴 1 The PLA2G4A gene and negative symptom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06,86(5)326-328 于雅琴 1 The genome landscape of ERalpha and Erbeta binding DNA reg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105(7):2604-9 刘雅文 1
【获奖情况】
2003年-2009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层次、级别 获奖时间 姓名 所在名次 长白山林蛙综合利用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赵书欣 合作第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研究 吉林省(科兴生物)医学科技二等奖, 2003 李 波 合作第1 甘油果糖对ARD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 刘雅文 合作第1 实用临床流行病学(教材) 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 2005 洪 军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组合的研究---复杂疾病研究策略的探索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 2005 于雅琴 合作第1 流行病学(第5版) 国家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 于雅琴 编委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组合的研究---复杂疾病研究策略的探索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于雅琴 合作第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 2005 李波 合作第1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2007 刘雅文 2 过碳酸钠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调查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 2007 刘雅文 合作第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2008 于雅琴 1 Does more education protect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2008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epidemiology & public health section meeting 2008 于雅琴 1 cPLA2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8 于雅琴 指导教师 cPLA2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8 于雅琴 指导教师 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国流行病学优秀奖 2009 于雅琴 1
![]()
研究生(硕士、博士)
本学科自1984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5名已获博士学位,5名在读;培养硕士研究生196名其中,以获得学位133名,63名在读。
本教研室已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加拿大萨斯卡通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韩国汉城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互派学者,开展科研合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