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科是在环境病理学和毒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被评为白求恩医科大学重点学科。1999年通过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的计量认证。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和吉林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卫生毒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卫生毒理学》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4年《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名。2022年《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名。卫生毒理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7-10人。
学术队伍:教授2人,副教授4人,鼎新博士后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卫生毒理学科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横向联合项目等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授权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一等奖、吉林省公共卫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教学与人才培养: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靶器官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实验技术》、《分子毒理学》、《毒理学研究进展》和《管理毒理学》。硕士毕业后考入国家公务员、出国深造及就职于大专院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海关、省市疾控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药品检验所和药业公司等。
学术带头人与科研方向:
1.刘晋宇教授:(1)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开展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诱导分化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干细胞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为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工作基础;(2)生物制药。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蛋白纯化技术,开展重组蛋白药研发工作。并利用对重组蛋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药物临床准入提供前期工作基础。(3)开展重金属污染物(甲基汞)毒作用机制研究,为甲基汞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郭丽教授:(1)干细胞在毒理学的应用。研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诱导分化,干细胞移植后对镉和铬等化学物中毒、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烧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疑难疾病的治疗,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2)环境毒理学。建立类器官的培养方法。研究环境有害因素如CdTe 量子点、镉和铬等化学物对干细胞和类器官的毒性作用,探讨毒作用机制。(3)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评价医疗器械等生物学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为临床准入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3.李金华副教授:(1)环境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新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微塑料等的毒性效应及毒作用机制,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提供科学依据;(2)药物筛选与安全性评价。研究一系列新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3)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应用近年来的新方法,建立环境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并研制和开发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新产品,为饮用水安全的现场实时监控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4.卢日峰副教授: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用毒理学、药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评价和探讨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机制,探索新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
5.刘颖副教授:(1)研究环境有害因子,如辐射和重金属等对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的损伤作用,主要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其损伤机制。(2)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发现,重点对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研究。
6.杜海英副教授:(1)环境毒理学研究,应用毒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应用毒理学、药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评价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新的安全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