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通知

公共卫生学院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0-05-28 00:00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大学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工作方案》,结合《学生工作部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切实将“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结合我院实际,定本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公共卫生学院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
    (一)公共卫生学院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领导小组
     组长:钟绍峰  于雅琴
     副组长:于洗河
    组员:李娟 刘晓冬 刘汉君 王志武
    (二)公共卫生学院2010“关注学生成长年”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于洗河
    副主任:李娟 刘晓冬
    成员:吴晓辉 刘 欣  魏冬柏 叶 琳 王 伟 杨淑娟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关注学风校风建设
    根据《吉林大学本科生学术规范》《吉林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系列讲座。根据《吉林大学学风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学院考风考纪建设,严肃学习纪律,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在全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继续开展“文明修身,诚信做人”专项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关注教学质量
    1、提高学院全体教师监管服务学生意识,建立课堂学生出勤跟踪制度,规范课堂秩序。
    2、加大学院各层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营造学院严谨、规范的管理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推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在学院原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健全教师教学质量全员评价,学生参评覆盖率达100%,评价结果与教师业绩评价和职务评聘挂钩。
    4、大力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授课比赛、教学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活动,并请学生参与评委,提高和推动教学质量。
    5、贯彻落实《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师工作条例》,促进师生交流,提高育人质量。
    6、开设高水平研究生课程,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
    (三)推进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做好本科生免试推荐保送硕士研究生的制度规划,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间的流动,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做好医事法学、医药信息“复合型”研究生培养。
    2、落实校内学科间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体现资源共享。
    3、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专业中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4、加强本科生提前进入科研的意识,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提前进入科研从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
    5、学院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本科教学授课率达100%。
    (四)推进研究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贯彻落实学校博士研究生“杰出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育计划”。在应届推荐免试本科生中,以直接攻博的方式选拔1-2名优秀博士研究生列入“优秀博士研究生培育计划”。
    2、开展“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社会调研类研究”等“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在学院研究生中启动和实践“研究生人文及科学素养提升计划”系列学术活动。拟聘请行政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的教师来源讲座。
    3、开展本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等系列学术讲座活动,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拓宽学术视野。为各年级本科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讲座,如:各专业学术带头人讲座、硕士生导师讲座、教学管理学分计算讲座等,为本科生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解读。
    (五)推进开放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在专业学位和应用型研究生中全面实施“合作导师+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2、选派1-2名优秀研究生到国内优秀大学或者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
    3、选派1-2名硕士研究生(2+1模式)、1-2名博士研究生到国外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1名博士研究生到国外短期放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4、加大本科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并开放学生自选空间,为学生就业拓宽思路。
    5、开展本科生与各学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的座谈活动。
    6、全面开展本科生副辅导员制度,将学院本科生与教师建立1对几的帮带关系,对本科生的五年学习生活进行指导。既提高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又让学生体会到无限的关怀和监管。
    7、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增强研究生的集体意识和为学院增光的责任感。
    (六)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化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综合测评办法》、《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岗位职责》、《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考核细则》,制定《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办法》、《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心理咨询室工作章程》。
    (七)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成立“劲松学社”,以政治理论的学习讨论和从事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把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融入到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中。
开展面向本院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问卷调查,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切实做到“对于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和研究,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进一步加强对“红十”协会的建设力度,通过规范管理、政策扶持和开展有实际影响力的实践活动等手段,不断扩展感恩教育的辐射范围,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服务和奉献意识。
    (八)全面加强学业指导建设
    为大一和大二年级的每个行政班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学习指导和发展规划指导。通过这种挂钩式的管理模式,在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的基础之上,不断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并对其个人发展规划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每名辅导员每年重点负责2名(班级学习成绩排名最后2名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帮扶工作。通过重点的关注和管理,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发现症结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力求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九)抓好身心健康教育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结合本院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运动方式选择倾向的基础之上,实现运动方式的科学而全面的突破,如:建立运动兴趣小组,并将运动和文艺表演结合,定期组织体育表演等等。
    在认真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的基础之上,成立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健康驿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为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排解、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进行危机干预,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开展与心理健康指导相关的调查研究,进行相关理论探索。
    (十)完善资助和自助体系
    立足本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相对较多的实际情况,号召全院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贫困学生争取社会资助,不断提高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要求每个科室每学期必须为本科生提供5—10个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充分挖掘社会财力资源,本年度至少解决2名特困生的固定资助。
加大院学生会勤工助学部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其部门职能,使其全面负责本院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信息的搜集工作,并实现勤工助学岗位的合理分配,定期组织进行对外宣传,同时,对有参与勤工助学意愿的同学进行相关培训,不断增强勤工助学岗位吸附能力。
    (十一)文化建设注重实效
    灵活组织学生与人生导师的定期会面,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人生导师系列讲座,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触及学生实际,在指导和帮助解决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力求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升把握现实、把握人生的能力。
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在校学生做关于就业和创业的规划指导报告,通过正面的教育,打破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消极局面。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做好准备。
    通过开展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论坛和博士生学术沙龙等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研究生之间,校内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作用,围绕社会和学术热点经常性的推出“热点论坛”,引导开展跨学院论坛,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
    (十二)营造关爱学生成长的氛围
    1、面向全体本科生实施“开放日”制度。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反馈接待工作,定期开展“开放日”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听取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使得学生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
    2、将每周五下午作为研究生接待日。
 
                                                         “关注学生成长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 年4月6日
 

联系我们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科生招生电话:0431-85619431

研究生招生电话:0431-85619445

邮编:130021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1163号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版权所有 ©  2017